从坐卧难安到身强体健,她都经历了些什么

方回春堂河坊街杏林馆的宋启华副主任医师,在很多病人眼里颇为传奇。面对各种难治的顽疾,他似乎总有办法用针灸等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去诊治。刘阿姨的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病案之一。

那是一个初冬的下午,宋医师接到求助:五十多岁的刘阿姨坐骨神经剧痛,痛到坐卧难安,已经不能走了。“我用压摸诊断检查法对她的脊椎进行检查,发现第四、第五腰椎有偏突倾向,有强烈压疼,并且病侧整条腿肌肉已经萎缩,经比较两侧粗细相差很大,直腿抬高试验呈强阳性。”

然后宋医师再根据经络压痛诊查法,发现她患腰部肌肉和臀部梨状肌肉痉挛。他用指针点压这些反应点,唤其病腿活动,结果疼痛大减,并且能抬高曲伸了。

“因此我认为她因感受风寒,腰部肌肉、经脉及臀部梨状肌因‘寒性凝滞、寒性收引’而拘急疼痛。肌筋挛缩力量甚大,可在寒冷和不正确的坐姿中发生腰椎的偏移,致血行不畅,产生无菌炎症,压迫或刺激腰部棘神经及梨状肌下的坐骨神经,加上卧床休息,导致肌肉缩和剧烈的坐骨神经痛。”

刘阿姨听后连连激动称是,说自己一个月前在疲惫的状态下又在寒风中坐了很久,之后腿就痛了。

于是宋医师开始给她在腰部行针治。刘阿姨觉得很奇怪,疼是在腿上,怎么针在腰上?

“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经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出自腰脊,通过臀、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虽然踝关节处疼痛剧烈,但坐骨神经的‘根’是在腰脊部,故有‘腰腿痛’之谓。

相对而言,腿、足是在下部而腰在上部,最主要是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前者临床少见。后者常见原因为梨状肌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肿瘤等。而你就是腰椎病变、梨状肌综合症和腰肌劳损。

所以‘治病求本’,针灸在腰上,以冀湿经、散寒、通经、调和气血,促使局部血液循环,松解拘急之患部软组织,消除无菌炎症之病灶等。”

宋医师小心地针治第四、第五腰椎华佗夹脊穴、肾俞穴,刘阿姨称感到除了局部有舒适感外,针感还向臀部梨状肌放射。当针臀中穴时,同样除局部有温热感外,还有像电气传导似的向下肢小腿放射。最后给她针刺委中、昆仑二穴,刘阿姨叫了起来:“刚才的针感为什么很舒服,现在为什么这么厉害?”宋医师告诉她,刚才是“虚则补之、寒则温之”。按现代神经学来说,采用弱刺激的兴奋补法,使受损的神经受到适度刺激量而恢复其功能,即修复周围的病变组织。而远离病患的部位痛得厉害,是由于受上部影响,此处血液循环凝滞,按中医理论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所以我采用‘实则泻之’的强刺激抑制法,迎头痛击达到疏通气血的目的,改善血行循环,同时也是对上面患处的一种诱导,这就叫标本兼顾。”针毕,宋医师又给她拔了火罐和艾条温灸。因为按中医说法“久痛必虚”的道理,采用火罐气逐其外感的风寒;采用温灸则是振奋阳气,增强病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一番治疗下来,刘阿姨竟然可以行动自如了!为了增强对神经的营养,加快血液循环,促使肌肉生长,宋医师还辅导刘阿姨做功能锻炼,一面给她用维生素B1、B12及当归注射液做穴位封闭,效果很好。没多久,无法正常活动的腿也可以随意伸屈了,昆仑穴处如千万钢针刺戳般的痛楚也消失了。她萎缩的病腿肌肉全部恢复原状,并且比健侧更粗壮了。一段时间下来,她完全恢复了健康,不但能干体力活,而且能走很多路。回想不久前的自己还在剧痛中动弹不得,刘阿姨直呼不可思议!宋启华

副主任中医师

注重针刺手法,尤以“华佗针刺行气法”和《黄帝内经》巨刺、缪刺为特色,连任十届杭州市针推学会理事,从医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以针灸、正骨、推拿、点穴、拔罐、外敷传统膏药、穴位注射、埋线疗法等传统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瘫、小儿遗尿、失眠、脾胃病、月经不调、单纯性肥胖、跌打损伤及软组织劳损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等内外妇儿杂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全天(新馆二楼2号诊室)

喜欢就点个“在看”

分享给小伙伴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wd.com/ztyq/10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