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有什么特点

腰腿痛伴有间歇性跛行,这是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的特点。由于病人站立时,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加,行走时马尾神经处的血流增加,而狭窄的椎管必然阻碍血液供应,乃致产生缺血性神经根疼痛并有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即走一段路后出现疼痛而跛行。有人统计约75%以上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都有此症状。多数病人有长期多次反复的腰痛,痛的性质为酸痛、刺痛、灼痛等。少数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臀部甚至腹股沟部(即“大骱”前方)。症状多数是双侧,也有单侧,或左、右侧交替出现。除疼痛以外,还可有下肢发麻、乏力或发凉的感觉,以致不能站立或行走。每当略下蹲或稍坐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又能站、走。症状严重者往往每走50~米就需休息一次。

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的第二个特点是病人诉说的疼痛程度和医生的检查发现不相符合。就是说,病人自觉症状较多,如前述的下肢发麻、乏力、发凉的感觉,不能行走等等,疼痛的程度也较重。较严重的可能有大小便障碍或性功能障碍。但医生检查时阳性体征很少,仅部分病人的下肢有某些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胫前肌和拇趾伸肌最容易受累)。小腿外侧针刺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部分病人可能没有阳性体征(即上述各种检查都正常)。在医学上对此病未充分认识之前,甚至少数医生怀疑患者“装病”。例如,虽然病人有类似坐骨神经痛样的下肢痛,但直腿高举试验多为正常,除非病人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然而,如果让病人改变体位,又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尤其是每当腰部过伸时,腰腿疼痛症状加重,前述的某些体征也可出现。卧床休息则症状、体征缓解甚至消失。

现在医学上已弄清了原因。当腰椎过伸时,腰椎椎间隙前部增宽,后方变窄,可使腰椎间盘及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椎管进一步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也由于腰椎过伸时神经根变短变粗,容易受压而产生神经根或马尾刺激症状。在过伸的同时,腰椎的黄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板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也松弛形成皱襞,结果黄韧带增厚,从而使椎间孔变小,也压迫或刺激马尾及神经根产生刺激症状。医生对卧床的病人检查时,由于体位的改变,则产生与腰椎过伸相反的变化,椎管和椎间孔相对扩大,疼痛等症状和体征缓解甚至消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wd.com/ztks/5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