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mvdtj.com/
生完孩子要不要做产后康复?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孕妈妈都有自己的答案,特别是二胎妈妈,往往会根据自己一胎时的经验,决定二胎做不做产后康复。很多二胎妈妈在一胎时没做产后康复,也没有出现任何盆底疾病,就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的盆底很健康,二胎后也不用做产后康复。但是,女人总是离开不了真香定律。
生个孩子而已,咋就生出这么多病出来?数据显示,大多数女性生完孩子后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产后问题,如漏尿、便秘、阴道松弛、耻骨联合分离、腰背痛、腹直肌分离、子宫复旧等,如果恢复的不好,就会留下后遗症。下面一组“扎心”数据为大家送上。
腹直肌分离
妊娠时,尤其是到了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会使腹壁扩张延伸,两侧的腹直肌会从腹中线——也就是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正常情况下等到产后,腹壁会逐渐恢复,腹直肌会再向中线靠拢,通常半年到一年即回到原先位置。但如果遇到腹壁本身薄弱、或者双胞胎、胎儿过大、羊水过多、或者多次生产等情况时,产后半年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位置的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美观,还会让女性对自己的身材失去信心。有研究表明,腹直肌分离通常发生在孕晚期和产后女性,产后第4天,约62.5%的产妇腹直肌分离超过2指宽,产后6-8周,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发生率则高达90.8%。盆底肌问题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产后42-60天,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75.2%,阴道前壁膨出占72.4%,阴道后壁膨出占39.3%,子宫脱垂占20.1%。另有研究发现,50%阴道分娩的女性在常规妇科检查时会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而产后6周到1年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为33%-79%不等。首次经阴道分娩产后尿失禁的发病率为24.5%,首次剖宫产者发病率为5.2%。剖宫产及阴道分娩次数增加,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是常见的盆底疾病,会影响夫妻感情,继发泌尿、生殖道感染,降低生活质量。骨盆不端
孕期及分娩时松弛素的分泌使得骨盆周围关节松弛或移位,导致坐骨神经痛、耻骨联合疼痛、长短腿、假胯宽等。有文献指出,骶髂关节疼痛一般在孕12到28周时到达高峰,孕30周时强度开始下降,约有40%的孕期骶髂关节痛发展为产后骶髂关节疼痛。当十五周年庆遇上最牛元旦,宠粉福利嗨到你停不下来!12月5日-1月5日,医院妇儿保健综合院区产后康复科推出产后康复标准套餐,原价元,活动期间仅需元,涵盖盆底肌治疗10次+5次手法,腹直肌治疗10次+5次手法,骨盆治疗10次+3次手法,咨询电话。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廊坊医院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