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和刺激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临床疾患。
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成人23个,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弹性垫作用,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中胸部较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颈腰部的椎间盘前厚后薄,胸部相反;颈腰椎间盘易向后外侧突出。
临床表现腰痛:是最早症状坐骨神经痛:表现为股后部、小腿外侧、足跟、足背外侧,放射性疼痛,咳嗽、喷嚏、排便等增加腹压时椎管内压增加使疼痛加剧,久坐或久站疼痛加剧;单侧坐骨神经痛居多,中央型突出可出现双侧坐骨神经痛。
下肢麻木:压迫感觉神经纤维所致,麻木区域与受累神经根支配区一致。间歇性破行:长时间行走疼痛加剧须下蹲休息。马尾综合征:大小便障碍,会阴区感觉丧失,下肢软弱、发凉,无汗,小腿水肿。
步态:疼痛步态(跛行),腰前倾、侧弯、臀部向一侧凸出。压痛:突出间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旁。脊柱外形异常: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变平直甚至后凸,代偿性侧凸(避免神经根受压机体自我调节)。1、非手术疗法: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牵引疗法、物理治疗、推拿疗法、封闭疗法、针灸疗法。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主要是腰3、4、5,骶1间隙。腰椎间隙在牵引后较牵引前增宽1.5~2.5mm,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牵引重量多用体重的70%每次持续20到30分钟孕妇及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禁忌做牵引。2、麦肯基姿势疗法:持续伸展:利用治疗床在5-10分内慢慢强制上半身抬起,保持最大伸展10分钟,然后用2-3分回到原位;伸展俯卧位:用前臂支撑,保持5分钟;卧位伸展:用手腕支撑,然后下压,反复10回,能产生泵的作用,改善关节囊内的液体流动,促进纤维环的修复。
3、物理因子疗法:物理治疗、中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1)镇痛作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腰部疼痛向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理疗中的各种热疗及电刺激疗法,均能缓解疼痛,可起到对症治疗的作用。(2)消炎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由于纤维环破裂或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局部往往出现炎性反应。热疗、短波、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手段,均有促进炎症消退、吸收的作用。(3)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的作用理疗可以松解各种原因造成的粘连,尤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恢复有一定作用。(4)兴奋神经、肌肉的作用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不及时,可因神经根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低、中频电疗等能刺激兴奋神经,使之修复再生,或作电体操使肌肉兴奋收缩,还能促使感觉恢复。(1)制动作用腰围一般用皮革或帆布衬以钢片或竹片制成,佩戴时上方到达下肋弓,下方覆盖髂嵴部,前方束紧。因此,当佩戴上腰围时,对腰椎的活动,尤其是前屈活动会起到限制作用,使腰椎局部组织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运的恢复,消散致痛物质,使神经根周围及椎间关节的炎症反应得以减轻或消失。(2)保护作用由于腰围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因此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卧床或牵引治疗后开始下地活动时,常佩戴腰围以加强保护,使腰椎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以巩固前期治疗效果。4、推拿疗法:解除肌肉痉挛,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促经损伤的神经根功能的恢复。腰背肌练习,五点支撑法:仰卧,头、双肘、双足跟着床,抬臀;三点支撑法:双手抱头,以头和双足跟支撑身体抬臀;飞燕式: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牵伸练习:有些牵伸练习有时可以加重症状,当出现不适感时不要坚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牵伸练习。
宿州金保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在康复门诊治疗直接参与医保报销,免去住院门槛费用,报销比例高达65%。目前皖北地区仅皖北总院一家可以门诊直接医保报销。
皖北总院康复科门诊16(总院食堂二楼西侧)
医院一楼门诊
医院主任办公室(综合楼7楼)
医院病房、(综合楼5楼、3楼)
医院护士站、、
医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