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钱菊英冠心病介入还是搭桥,要谨慎选择钱菊英年出生,现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中心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心导管室副主任。问:冠心病患者,做介入治疗好,还是搭桥手术好?钱菊英:这是一个非常学术的问题,专业人士也经常讨论。首先要看病变本身的解剖特点,有些病变适合做介入治疗,比如简单的单支血管病变,那么适合介入,没有必要做搭桥。有些情况,内科外科的效果相当,比如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外科开胸可能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多一些,如中风、输血概率要多一些,但是今后随访中由于再狭窄而二次手术的机会更低。而复杂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风险小一些,但是一段随访时间内,可能因为再狭窄而二次介入手术的机会增加一些。还有一些有其他合并症的病人,可能不耐受外科手术,要评估病人手术风险,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的因素。病人很难自己把握,听专业医生的建议更好一些。问: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控?钱菊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不良生活方式等。目前国内有两亿高血压、一亿糖尿病患者。现在生活方式改变,体力劳动变少,生活节奏加大,都导致危险因素增加,冠心病有年轻化趋势。还碰到过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冠心病,吸烟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严重。所以,冠心病的预防要控制危险因素,饮食清淡,少吃油脂、甜食,多运动,少吸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要用药物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例如,针对合理的血脂水平,有动脉斑块的冠心病人的控制目标,与没有斑块的人群不一样。抗缺血的药物对控制心绞痛症状也很有效,抗血小板的药物对急性血栓相关的缺血事件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这些药物的使用都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指导。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先做溶栓治疗,还是先做介入治疗呢?钱菊英:这要根据病人发病情况、医院救治能力等因素来综合判断,针对无溶栓治疗禁忌证的病人来说,医院本身没有介入的条件,或者在转运中由于交通因素要耽误时间,那么就地溶栓治疗,尽早开通血管,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溶医院,在合适的时间做介入治疗。如果送到一个有医院,则首选介入治疗。问:介入治疗之后出现再狭窄的问题,如何解决?钱菊英:任何一项医疗技术都要掌握适应证。对于支架介入治疗的效果也要客观认识,介入治疗只是在血管狭窄、闭塞时开通血管,植入支架过程中外力作用于血管壁造成损伤,愈合过程中如果发生内膜、平滑肌的过度增生或未来支架内发生新生斑块,则可能导致一些病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另外,支架作为异物,可能诱发血栓的形成,因此在植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即使这样,仍有0.5%~1%的概率发生血栓,另外,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出血并发症。这些都是医学发展到这个阶段无法完全克服的。不过,总体上,对具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病人来说,支架带来的益处是远超过其风险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可能降低支架内血栓的风险,药物支架的发明使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裸金属支架的30%~40%降低到药物金属支架的8%~10%,现在还有更新的可全降解的药物支架,对某些病人来说,血管内长期留存异物的问题未来也可解决。人生不容易每晚十点这是一份可以枕着入眠的身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