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俞为经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气海即元气之海,俞即输注,本穴前应气海,善治元气之为病,是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气海俞。气海穴,脐下的气海穴也,指气血来源于生气之海的腰腹内部。俞,输也。气海穴俞穴名意指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腰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气海穴,故名气海穴俞穴。别名: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 1、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2、脖胦。脖,脖子也。胦,中央也。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循腹正中线而行。 3、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 4、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肓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脂类物质。下肓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随水气的胀散而输向人体各部。 5、下言。下,下部也。言,肺之声也。下言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性水气。 6、膊胦。膊,大膀子也,肉之聚也,此指脾土。胦,中央也。膊胦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7、季胦。季,季肋也。胦,中央也。季胦名意指任脉的强劲之气由此亦会输向气血较少季肋部位。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3、第4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3、第4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腰丛。功能:调和气血、强壮腰脊。主治:腰骶,少腹等疾患,如腰骶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痔疮下血,腰痛,肠鸣,痔疾,痔漏下血,下肢瘫痪,腹胀,现代又多用气海俞治疗腰骶部软组织损伤,骶醪关节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遗精,阳痿,腰肌劳损,痔疮等。气海俞主治腰骶、少腹等疾患,如腰骶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痔疮下血等。气海俞穴主治腰痛、痛经、肠鸣、痔疾。气海俞主治腰痛,月经不调,痛经,痔漏下血,下肢瘫痪等。气海俞穴主治腹胀,肠鸣,痔疾;痛经;腰痛。现代又多用气海俞治疗腰骶部软组织损伤、骶醪关节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下肢瘫痪等。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痛经,下肢瘫痪,末梢神经炎;2.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3.泌尿性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4.其它:腰肌劳损,痔疮等。配关元、委中主治腰脊强痛;配小肠俞主治二便不利。1、刺法直刺0.5~1寸。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有触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2、灸法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神经根炎、腰肌劳损、下肢瘫痪、痛经、心功能障碍等
跟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